创新发展基金总规模为35亿元,合肥城建发展和工业科技作为有限合伙人,拟以自有资金分别认缴出资2亿元。科创接力基金总规模为30亿元,公司和工业科技作为有限合伙人,拟以自有资金分别认缴出资3亿元和1亿元。
该基金依托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丰富的产业资源,以破解集成电路产业重点领域和产业链中薄弱的关键环节难题,引导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为目标,链接资本市场。
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淡马锡的全资子公司淡明资本发布声明称,该公司投资于大中华区的首支旗舰基金True Light Fund I募集到33亿美元,目前已停止接受新资本,资金承诺来自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基金会、金融机构和家族办公室在内的全球投资者。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万亿元;到2027年,年接待游客1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万亿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家、5A级旅游景区16家,基本建成文旅强省。到2030年,高水平建成文旅强省。
杭州和生一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该企业由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及旗下杭州恒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天津和创汇科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青城中科国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
总规模100亿元的湖北长江车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由长江产业集团联合武汉市、武汉经开区及国内整车龙头企业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20亿元。
这一基金重点专注于生物合成、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绿色消费等新材料领域的股权投资。基金于2021年12月完成工商注册,于2022年1月20日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基金编号:STN440)。
江苏南通市人民政府与上海鹏欣集团签署了《南通金融小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将南通金融小镇建设成以私募投资基金为核心,各类金融组织、金融产业、金融人才、金融服务集聚发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特色小镇。
高盛资产管理日前宣布,旗下Vintage九期基金和Vintage Infrastructure Partners两只私募二级市场基金完成最终募集。目前该公司已经为旗下两支私募二级市场基金新筹集了152亿美元。
在广州召开的2023广州产业母基金大会上,广州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东旺透露,广州两大母基金运作目前已达成协议超600亿元。大会当日签约总规模超400亿元,其中过半项目落地黄埔区。
上海建申住房租赁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成立于2023年9月18日,注册资本3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建信住房租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建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各出资100万元,占股0.03%;建信住房租赁基金出资17.99亿元,占股59.97%;上海建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2.99亿元,占股39.97%。
2023年8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1,738只,新备案规模559.69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121只,新备案规模260.14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82只,新备案规模125.84亿元;创业投资基金435只,新备案规模173.72亿元。截至2023年8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52,961只,存续基金规模20.82万亿元。
泉州文旅集团与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泉州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母基金项目。该母基金总规模达50亿元,首期认缴规模20亿元。泉州文旅集团与泉州各区县国企将合计认缴基金规模的50%-70%,中金资本以及其本向社会募资部分合计认缴基金规模的30%-50%。根据协议,未来基金将以泉州国资出资份额的1.2倍返投于泉州。
凯德投资(CapitaLand Investment)的旗舰区域性核心增值基金以1.12亿新加坡元收购了韩国的一处物流地产,此次收购使其开放式房地产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亿新元。
基金目标规模为100亿元,引导基金认缴出资不超过30亿元。基金围绕国家及北京市信息产业战略性布局开展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投向产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创、北斗、互联网3.0等领域。
成玲女士在私募投资、投行和保险领域拥有近20年的行业经验。加入康桥资本之前,成玲女士曾在鼎晖投资担任执行董事,专注于夹层与信用投资,主要负责寻找、评估、执行和管理夹层与信用投资机会,并为多支夹层基金募资。在加入鼎晖前,成女士曾在德意志银行工作九年,从毕业培训生起步做到环球市场部总监,专注于跨境并购交易的私募债权投资。
河南文旅数字科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中原大地上第一支元宇宙基金,总规模1.5亿元,为涧西区文旅产业与河南文旅投资集团合作设立。
9月6日,据中基协消息,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8.07万亿元。
截至6月30日止年度,阳光房地产基金收益7.83亿港元,同比下降2.4%;物业收入净额6.24亿港元,同比下降2.8%;录得经营溢利1.71亿港元,同比下降约38.35%;年内全面亏损262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入3.09亿港元。董事会已通过派发末期分派每基金单位11.0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