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尽管面临权益比下降等不利因素,但房价的上涨、资金成本的下降、销售规模的放大,毕竟都在推动盈利增速的恢复。
一般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不应在短平快的转型探索面前感到眼花缭乱,地产企业资产的安全边际和销售的确定性,在现阶段可能更加值得关注。
全市场可能都不相信传统的开发模式还有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机会,再优秀的管理层可能也无法在房地产市场找到基业长青的办法。
为了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政策应该会有所作为。市场现在关心的,是政策还有哪些手段,这些手段可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资产证券化大门的打开,将会进一步提升居民加杠杆的可能性,使得2014年底以来的热销可以更加持久一些,也会丰富开发企业的金融工具选择。
未来5年,即便新房开发的热潮过去,繁荣也不会终结于房屋热销的环节,而会终结于企业不愿意拿地。这样的结果,对于行业来说不是最坏的消息。
房地产税的改革并不是解决地方政府收入来源问题的办法,差别化照料新居民,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手段才更为合理。